立是什么五行?
这个问题我曾在微博里提到过,只是没具体展开来谈。 先说个题外话:五行的“行”,在古人眼里是运动的含义;而今天的我们往往只把它看作是一个量词。 五行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尚书》和《周易》中。其中,《尚书·禹贡》中有“厥土青黎”等句——这里的“青黎”就是“土其色青而多栗”的意思,其实就是“青色土壤”的表述。《周语下》也有言曰:“火正遂之官,南行以视草木南山。”(注:此处的“火正”指颛顼高阳氏的火正祝融)这段话说明祝融有巡视南方、观察草木生长的职责。
结合以上两段史料来看,“南”“行”二字与木、与金有关了。因此,后人根据这个思路发展出了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的说法。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五行中的“行”确实是一种运动、变化之意。而且,这种运动、变化的方向都是往南而去——所谓“南方”,其实也就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正中。
接下来谈谈题主提出的“立”字的问题。 这个字有两个读音:lì 和 jī。 先说第一个发音。 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中对“立”的解释为:“立,站也。从大,一横撇,象立之形。凡立之属皆从立。”这里把“立”解释成了“站立”的意思,并引申出动词“建立”的含义。 而现代汉语字典里的释义则是:“立:站着:起立。直立。站立。矗立。屹立。顶天立地。立定脚跟。立正。自立门户。立誓。立碑。立志。立德。而立之年(中年,三十岁左右)。树立。创立。建树。立论。立业。立权(国家政权)。立功。立勋。立鼎。立此存照(录在此处以备查考)。立身。立世。” 很明显,现代汉语字典里已不再将“立”理解为“站立”或“站立的姿态”之义,而是将其视作一个动词(或者算作一个助词吧)。 我个人比较认同许慎对“立”字的解释(虽然他有些牵强附会了)。 “站立→建立”的这样一个过程正好符合“五行动静”的观点。 所以,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立”字属于“行”(动)。 再说第二个发音,jī音。 据词典里说这是一个名词——方言用字,指门框下部的一条木块,也泛指门框。 我不知道这个“jī”究竟是怎么来的……感觉这跟“立”没有任何关系啊!
至于有人提出的“立”字跟“吕”的关系,我觉得有点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