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致志什么生肖?

邵明贤邵明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庄子》里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说楚王派大夫子綦去见隐士伯邑考,问他是否愿意做官。 伯邑考回答说;“我是小人物,何劳大王费心!我生来就适合耕田,尽管让我下田去吧!” 子綦将他的话转告给楚王,王说:“先生真是大言不惭啊,耕田有牛、耜,打鱼有舟楫,打仗有车马,您到底擅长做什么呢?” 伯邑考答道:“我擅长心致志。” “什么叫作‘心致志’?” “专心一意,心无旁骛。” “干什么要使心灵集中,使意志专一呢?” “要想使心灵专注,就必须抛弃多余的东西。如果心中没有杂念,那么眼睛就不会乱看,耳朵就不会乱听,四肢也不会懈怠。如果能做到这些,那就可以从事各项职业了。” 这个故事里的伯邑考是个隐士——当然在庄子心目中,所有的仕都是隐,所以伯邑考的话实际上是在影射一切为官者,他们其实都没有专心一致地致力于任何一项事业。

从这个故事来看,心致志似乎是在提倡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但是这种看似反现代化的说法却正体现出古代中国对于知识的认知方式。 在现代性扩张的浪潮中,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知识也像潮水一样以惊人的速度膨胀起来。 面对这样的形势,人们常常感到不知所措。

于是,中国古代的这种观念又有了新解。 1925年,美国学者杜威(J. Dewey)到中国访问时,与胡适等著名学者有过一次关于教育的对话。 胡适问:“请问你们认为教育最大的功能和目的究竟在哪里?” 杜威答:“我们中国人对于教育的思想最普遍的……是说教育是为了未来的生活的准备。这个看法把我引到了我要说的第一点----现在不是将来,教育是现在的事而不是未来。第二,我认为教育最重要的事实是它的个人的本质。” 于是,他提出了著名的教育即生活的学说。

从传统到中国近现代对教育的态度可以看出一个趋势,那就是人们对知识的认识不再只是来自经验的层面,而是开始意识到知识自身的价值。人们在努力追求知识和学问的时候,应该像伯邑考那样做“心致志”的人,全神贯注于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上。 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无论是处于统治的还是被统治阶层的人们都在无意识中接受了这样一种理念。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