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都是什么年?
“五”这一概念是古人定义的,并不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所谓的“木”“火”“土”“金”“水”,也只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抽象分类而已。把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物象加以区分,归类,从而形成五种元素(当然这些元素不是现代科学中所指的物质)用以说明世界万物的来源和特性。所以并没有东西南北中五行的说法。 随着阴阳学说被赋予更深的含义(阴阳在东汉时期被引入道家炼丹术中,并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人们用阴和阳去解释自然界中各种物象的特性。进而用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产生金、木、水、火、土五行,用来解释万物的起源和它们的特性。 因此可以说五行是先有阴阳而后有五行,它们是阴阳学说的延伸和具体化。
同时因为阴阳是相对五行来说是更宏观的概念,阴阳概念包含五行概念。所以五行可以用阴阳来诠释。如五行中的“金”具有阴性性质,那么五行中金对应的五脏就是肺,为娇脏,为阴气最旺盛的脏腑器官;五行中的火具有阳气性质,那么火对应的脏腑就是心,为阳中之阳,五脏之中阳气最盛的脏器等…… 以阴阳来诠释五行,也可以说五行是以阴阳来区分的五个物质层圈的简称,这五个物质层圈也就是金、木、水、火、土。
综上所论,五行其实只是阴阳五行说中五个元素或五个层次的简称。他们不是宇宙间真实的五种物质或者自然界存在的五种元素。而且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现代科学中元素或者物质之间的层次关系。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五行其实就是古人在分析自然界变化过程中,以阴阳来区分事物所作的五种分类。
五行的五数是用十天干来表达的,甲、丙、戊、庚、壬属阳干属阳五行;乙、丁、己、辛、癸属阴干属阴五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两相配合,就又产生了表示时间周期的“六十花甲子”,也就是六十个“年柱”。由于是两相配合,所以在这六十个“年柱”中,除了每个“年柱”都有一个五行外,每个“年柱”便都有了明显的阴阳属性。我们把同属一个五行且阴阳属性也一样的十个“年柱”归为一组,这即为一个“五数”。一个“五数”就是十年。五个“五数”便构成一个“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周流,这便是一个甲子周期,共五十年。
一个甲子周期之后,又继续第二个甲子周期,第二个甲子周期的最后一个年柱(癸亥)的五数,与第一个甲子周期的第一个年柱(甲子)的五数是同属一个五数的。一个甲子周期(五十年),即五乘上十等于五十年,一个“五数”是十年,即五个“五数”等于五十年。那么“五乘十乘多少”便等于一“生辰”呢?是乘一千!一“生辰”是五万年!我们不妨称这样的五千数为一个“星辰”。那么一个“星辰”里面有多少个甲子周期呢?是一百个!
那么,那么一“天地”是多少万年呢?是五万万年,即五亿年。一“天地”即五行相生而成“五五天地”。那么一个“天地”里面有多少个甲子周期呢?是五万零一个!这里我们便明白了一个道理,大到宇宙时空,小到微观世界,一切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而成。也就是说,从宇宙到人体,皆可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