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多斯乒乓球?
不是打加多斯,是打“欧洲派”。 从1979年世乒赛开始,欧洲开始崛起,先是瑞典的瓦尔德内尔、王涛、佩尔森,然后是丹麦的卡尔松、马特尤斯,英国的海顿,德国的波尔奥恰洛夫,俄罗斯的梅耶霍夫。 这些运动员有个共同点,就是拉球弧线高,旋转很强,防守能力出众,相持能力强。
他们与当时中国队的风格刚好形成鲜明对比:中国那时还是直板单削打法(后来才有横板),进攻性很强,但是防守不算太强。所以面对欧洲队,中国选手总有一个弱点,那就是相持的时候容易处于被动。 这就是邓亚萍和许昕为什么要练加多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应对这种弧圈结合快攻的打法。如果邓亚萍早生20来年,她肯定会是继张怡宁之后又一超级大满贯得主(她连奥运会都没参加就拿到了世乒赛的冠军)。 而许昕之所以能拿到世乒赛团体冠军,也是因为他的打法适应了欧洲队的节奏,再加上队友给力,于是他就成了大赢家。
现在中国女队还是这个毛病,遇到外协球员(主要是欧洲和日本)总是能赢下比赛,但一旦遇到了韩国或者朝鲜这样的队,就立马显出实力不足的问题来——毕竟对手也是从欧锦赛上走下来的。 中国男队现在主要的问题是主力队员跟年轻队员的差距过大,导致球队整体竞争力不足。如果能让梁靖崑、周启豪们早点成长起来,或许情况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