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群的原因有哪些?
1、要素禀赋理论——土地、劳动力和资本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同时认为不同地域有不同生产率或不同禀赋的劳动,从而形成了商品价值的差别;马歇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专业化”的思想,并解释了为什么有些行业会在某些地区高度集中。 要素禀赋理论指出:在不同的地域,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同一产业内的企业生产效率可能有高低之分(要素禀赋不同),而企业会向要素充沛的地区集中以达到最佳生产规模,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因为不同企业的生产率不同,为了获得比较优势,高生产率的企业会进入该行业,低生产率的企业退出该行业,进而使该行业的集中度升高。
2、市场理论——市场容量和市场距离 保罗·图赫尔在《产业的竞争与战略》中,通过对美国钢铁工业和美国汽车工业的实例分析,证明了市场容量和市场距离对于产业集聚的重要性。 为什么是市场而不是技术?这是因为,虽然技术和设备等因素会影响一个地区的产业聚集水平,但是技术的传播性和设备的通用性使得企业和产品最终要面对市场竞争,技术和设备的差异最终会通过市场竞争来体现。 而市场则是有形的,是可以量化的,因此可以通过定量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和论证。 市场理论还告诉我们,随着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地理上接近的市场会被不断发掘,新的市场距离出现了。同时,由于贸易成本的下降,过去那些地理上接近但以往由于交易成本太高而无法形成竞争的市场开始形成竞争,这种竞争会带来产业集聚,也会带来产业分离。
3、投资导向理论——外部经济和内部化 罗杰·罗伯茨在《经济地理学》中从投资的视角阐述了产业集聚的原因。 他认为,产业空间集聚的根本原因是地方外部经济的存在。所谓的外部经济是指,某一特定区域内单个厂商向其他厂商提供市场的机会和资源的能力,它是由区域的整体素质所决定的。
同时,罗伯茨还指出了导致产业集聚的另一种机制——“内部化”。如果某个企业能够顺利地将生产和销售集中在某一地域内进行的话,就意味着这个企业在这一地区的采购和销售活动都获得了收益,这就是内部化的含义。所以,产业集聚是企业和市场两者互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