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企业对标?
1、什么是企业对标 企业对标,又称作“企业基准管理”(CBM)或“企业标准对照”(SCM),是指将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与标准化的最佳实践对比,找出差距,确定改进方向,从而实现持续改进和卓越运营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它是现代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企业通过建立内部标准和标杆,并不断审视自身,实现对内部运营的管控;通过对标行业或竞争对手,寻求机会,实现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锐应对。
2、为什么要进行企业对标 对标有利于找到公司运营的短板,明确下一步改善的方向和重点。
· 通过发现差距,可以明确进一步改进的方向和具体措施; · 通过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 通过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的预测和对标,可以把握未来发展趋势,提早做好规划准备。
3、如何进行企业对标 · 自我对标——企业自身的现状调研 · 外部对标——企业与外界的比较研究 · 定期循环,持续完善 4、企业对标的内容
5、实施企业对标的原则
6、开展企业对标的过程
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企业对标已经渗透到企业管理和具体业务的各个方面,成为提升管理水平和业务绩效的有力工具。企业对标工具是管理科学的产物,其方法和目的,与我国管理实践中的“学习先进经验”、“先进与落后搭配”、“比学赶帮超”等有着本质上的共同性,完全符合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方向。
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应用对标工具,但不同企业适用的对标方式可能会有较大差别。比如,一般而言,成熟行业的大型企业适合采用以绩效为目标的持续对标方式,以长期保持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而新兴行业的中小企业更注重运用标杆分析工具,针对特定项目或流程对目标对象展开有针对性的对标分析,以期在短期获得突破性成果,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对标工具可以由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直接推动实施,也可以赋予专业职能部门开展使用。在应用企业对标工具时,应该把握以下五个基本步骤:
确定对标项目。对标的项目既可以是全面的管理指标,如财务指标、市场指标、生产率指标、人力资源指标、环境指标等,也可以是业务层面的专项指标,比如新产品开发、采购供应、客户服务等指标。无论是全面对标还是专项对标,都应当以企业战略管理框架为基础,根据实际管理和业务的发展需求确立具体对标项目。
明确标杆对象。在确定对标指标和标杆水平之后,通过内部对标,可以找出企业内部最好的部门和作业,作为其他落后部门或作业的标杆对象。通过外部对标,从同行业企业中找出有代表性、有特点的单位和指标,作为本企业的参照。还可以从非竞争性企业中、甚至是与企业完全不相关的其它行业甚至完全不同的社会系统中,找到绩效优良的方面进行对标。内部对标或外部对标,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
进行对标分析。在对标过程中,将本企业各方面与对标的企业各方面进行量化比较分析,找差距,定措施,具体分析本企业在哪些方面做得不足。
制定对标追赶方案。根据对标分析的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追赶方案,对发现的不符合指标要求的管理行为或业务过程进行改善,采取措施尽快提升本企业的管理或运营绩效。
实施、评价对标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对追赶方案进行跟踪监控,及时调整方案,以便达到对标指标,保持并形成新的指标优势,为下一个标杆提供支持,促进对标活动持续不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