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五行属什么时候?

吴沁懿吴沁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天干五行”中的第五个是“乙,丙,丁,戊,己”; 其中只有“甲乙属木”的属性被确定,而丙丁戊己都没有明确的定性。 所以我们现在的“干支记年法”中也没有把其他的天干列入闰年的计算范围。 而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体系”是根据“太阳周年运动规律”制定的,所以他的每个年份都是365天(1回归年),400年有97个闰年。 但是这个“地球公转周期为1回归年”的规律是在16世纪才由欧洲人发现的,因此在此之前人们根本不知道这个周期时间的长短。 “公历”在刚诞生的时候并没有考虑与农历的衔接,于是就有了公元元年正月一日就是元旦这一天。但是到了公元1582年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因为按照西方历法的规则,一个年份如果没有超过365.25日的话就应该算是平年了,也就是说这一年没有闰月。可是中国当时仍然在用农历啊,这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因为中国的节气是按照阳历来算的,如果阴历一年里只有一个节气,那么春天和夏天就会混成一团,根本分不清季节了。。。 在这种情况下,意大利人杰弗雷·乔利提出了一个叫“协调朔望月”的概念,也就是将1个月定为29.5305881天(12个朔望月是354.36707天),比纯阳历更接近阴历的一年长度;然后再用一个调整机制来弥补闰月的不足。 这个系统被称为“格里高利历”,也就是现在通用的公历,它于1582年被教廷正式颁布实行,至今已使用了近四百年的时间……

总结: 现在国际通用的是“格里高利历”(Gregorian calendar),我国使用的是“夏历”(Dongjian,lunar calendar),两者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来源,所以在闰年规定上也会存在差异。

籍子玥籍子玥优质答主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我也遇到过,也是我疑惑的地方之一(虽然知道答案) 《说文解字》中关于“闰”的解释是(大篆) 閏部。从月,云声。一曰度闰,谓日月之行也。一日润气。 (小篆) 閏部。从月,允聲。謂日行盈虛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卷八

这里解释为“日行盈虚”“月亮圆缺”或者“时间间隔”之类的意思; “闰土”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词典里的释义如下: “闰年”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公历平年平均每月天数与历年平均天数相差约1天半,4年才多365天,所以每四年加一个“闰月”来调整农历的月份数目和阳历日期数目的矛盾。 所以,古代把这种增加的一个“闰月”称为“闰土”,而不是叫作“闰年”——因为其不是一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