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0是代表什么?
古人把世间的事物都分为阴阳两部分,一切存在皆分阴阳 阴阳是古代辩证法的核心概念之一,代表了事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关系。 阴阳也是中医理论基础之一,中医用阴阳学说解释生理现象、诊断疾病、推断生死、指导施治。《黄帝内经》中有“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之语。
阴阳还是中国古代数理哲学的重要概念。我国古代数学家认为“数”是宇宙的结构形态和精神本质,把数分成阴数和阳数两类,两者相加合为十,形成了“天地数”;又分一画为阴阳,形成了“太极图”。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就是我们日常见到的太极图的样子。
这个图形其实很能反应事物的变化规律。 以一天为例,白天与黑夜就是两仪,早八点和晚八点就是四象,正午就是阴阳平衡的一个状态,而晨昏圈则是阴阳交替的过程。 在数学上,0、1、2、3…都是自然数,它们是最基本的阴阳符号(没有阴阳之分)——这里的0不是空集的意思哦! 而-1、-2、-3…则表示的是负数的阴阳,-1的阳面表示的是它的绝对值,而-1的阴面则代表着它像-2一样,有两个绝对值更大的负数在它的阴面,而+1的阴阳两面分别被-2和-3占据,以此类推。 所以0就代表了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无”即“有”,这是古人对0的解释吗?
木。金木水火土,用数字表示依次为8、2、5、3、4。八字就是用数字代替的五行,而五数则是暗藏的五行,这个是属于天干的范畴。所谓天干化合,以数字来论则为:1(甲)和6(己)化合土,2(乙)和7(庚)化合金,3(丙)和8(辛)化合水,4(丁)和9(壬)化合木,5(戊)和0(癸)化合火。
五行者,五行者,水、火、木、金、土是也。古人认为,天下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它们互相滋生,又互相制约,从而维持着宇宙和天地万物的有序发展。所以五行被赋予一定的哲学涵义后,成为我国古代哲学生死观的基本内容和古代科学家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分析问题和推理问题的理论依据。
中国古代先贤根据大自然和人体的无限妙用,又总结出用五行来概括生命体内的物质和现象(包括功能)及其运动变化规律。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分别与五脏相合(胆属木,合肝;小肠属火,合心;胃属土,合脾;大肠属金,合肺;膀胱属水,合肾;三焦具有总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胆六腑诸功能的特别功能,故亦称为孤府。)十二经络首尾相连环周全身通达五脏六腑。与五行有密切关系的人体外五个部位是筋、脉、肉、皮毛、骨;五孔(五官)是目、舌、口、鼻、耳;五华(五种光泽)为爪、面、唇四白(口的周围)、毛发、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