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如何经济转型?
国企改革涉及产权、人事、就业等多个方面,是综合性改革。当前国企改革的重心应当放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 所谓建现代企业制度,重点是处理好政企关系和企业内部的关系。
第一,政企分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条件。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是要从“办企业”转到“管企业”上来;通过立法明确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做到依法行政。对仍实行政府投资的经营性项目,也要逐步推向市场,实行商业化运作。
第二,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实行党委会和总经理分工负责制。作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国有企业在决策体制上应由过去的 “党委会(党工委)—厂长(经理)办公室”改为“董事局—经营班子”。董事会由全体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职工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企业的重大投资、生产经营决策由董事会作出。在董事会领导下,厂长(经理)主持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企业设监事会,其成员由上级主管部门指定或职工民主推荐产生的业余监事的,对企业财务及运营状况进行监督。
第三,建立市场导向的新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与外部市场主体平等的交易和利益协调机制;建立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考核评价体系,把经营者和投资者的利益结合起来,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第四,建立合理的工资制度和灵活的工资分配政策。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实现工资正常增长。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职工确定不同的标准,做到奖勤罚懒,优劳优得。
第五,积极稳妥地进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目前,我国国有经济集中度还很低,绝大多数行业都存在大量中小型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这些企业对市场的反应不灵敏,经营分散,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竞争优势。必须采取资产重组、联合兼并等方式,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使国有资本更多地流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