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赛那么有钱?
1.中超不是那么有钱,中甲更不是。
2.所谓的“钱”是指政府财政投入和土地开发收益这两块,并不是球队投资人的个人财产(虽然有时候会变相体现在个人财产上)。关于这部分钱的数字,没有详细具体的统计,只能大概估计一下。 联赛经费主要来自地方财政和投资商,其中地方财政所占比例较小(大约30%-40%左右,比如青岛黄海这种完全靠市政府养的球队,市财政每年给3亿左右,不过这3亿不是完全用来支付俱乐部运营和球员工资的,还包括一些其他支出),大部分来自于投资商的注入(大约60%—70%,比如广州恒大,深圳佳兆业这些球队,投资商每年要投入2亿左右)。还有一小部分来源于媒体和广告商的赞助和支持。
至于土地所得,那是属于国有资产流失范畴的了,因为土地本身是国家的,只不过租借给了地产开发商建设球场,而开发商则把一部分收入拿去付了球队的运营成本。这里面有没有漏洞和暗箱操作的空间呢?当然有的,而且很大。不过现在足协对这一部分收入的监管和审核也越来越严格了。
另外补充一点,对于中超和中甲来说,球队的球员工资和商务费用(转播权+冠名权等)占了很大一部分开支,比俱乐部本身的运营及训练设施的建设要高很多。 而这些商业利益的获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联赛的收视率、网民的关注度和比赛的商业价值。 所以球员的实力和球队的成绩在这方面至关重要。于是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没有成绩的球队,越是花不起钱请好的教练和球员,进而导致越来越没成绩,而处于联盟末尾的球队往往损失最大,因为他们既缺少转播分账和人气加成,还要自掏腰包补贴其他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