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五行属性是什么?
“孜”字五行属火,读作zī。 基本含义是“勤勉、努力”的意思,《汉书·礼乐志》中就有记载了“孔子曰:‘吾卒获平矣,吾犹有忧焉,平德也夫!’言其劳也。”这里的“平”就是平定、成功的意思,而“平德”就是指有功绩和功劳,也就是“成绩”“成果”的意思。 另外在《汉书·元帝纪》中还有记载“初,上乃以孝宣之世侍中用事,元帝尝感动太息,宦官俞靖元等进谏曰:‘独陛下知此官辛苦,无众人誉之者。’故《诗》云:‘君子攸芋。’”这句话中的“君子攸芋”就出自于《诗经·大田》一诗,整句话的意思是“农夫们耕耘田间,他们的收获却没有一人称赞。”而这句诗的本意是指天子亲自耕种,大臣们辅助耕作,虽然辛勤劳累,但是功绩显赫。 而“攸芋”在文中就是助词,没有实际意义,所以这句话也可以翻译成“农夫劳动得很辛苦啊”。
因此“孜”字的本义就有努力、勤奋的意思。后来慢慢引申为“勤勉”“认真”等意。 现在我们常用“孜孜不倦”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工作或者学习的人很勤奋的样子。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东汉班固所著《东都赋》当中“尔汝堂堂,孜孜无倦。”
在五行中,木、火、土、金、水五者相生相克,循环往复。“相生”就是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克”就是相互约束,相互排斥。相生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顺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五脏中,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如果按照相生顺序,那么“肝木”可以影响到“心火”和“胆”;按照相克顺序,“肝木”可以影响到“脾土”。另外,按照五行生克制化理论,则“心火”和“胆”还可以反作用于“肝木”,“脾土”也可以反作用于“肝木”,这样就把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和病理联系紧密地结合起来,说明五脏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按照古代哲学家的五行生克理论,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可以按它们的化学、物理特性及作用、位置和时间,类归属于五种不同属性中去,即所谓的属性归类法。用五行的生克规律来说明人体五脏之间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之间的种种关系,从而建立了中医五脏辨证学说。这种学说把人体内的五脏比作自然界,把五脏的生理功能类比于五行的特性:如在自然界中木有生长、升发的特性,人身之肝亦有升发条达的生理特性,肝气疏泄可以调畅人气血和津液的运行,故将肝归属于木;土具有载培、化生的特性,人身之脾主运化、升清、化生气血,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将脾归属于土;火具有温热、升腾的特性,人身之心,其位高,主血脉、温养全身,亦是血液循环的动力之源,故将心归属于火;金具有肃杀、清丽和收敛的特性,人身之肺,位最高,为华盖之脏,可肃降、又能藏纳清气,故将肺归属于金;水具有沉降、滋润的特性,人身之肾,居人体之下焦,藏精纳气,可主司二便,有滋润濡养的作用,故将肾归属于水。这样,人身的肝、心、脾、肺、肾五者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就可以按五行生克规律来说明和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