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月生肖?
在农历中,每个月都有一个“月令”,其表达形式如下: 子月、丑月、寅月……未月、申月、酉月……亥月、子月、丑月…… 每个地支都有对应的五行属性,如:子(鼠)属阳水;丑(牛)属阴土等等。
而二十四节气则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划分,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与月份相似,每一个节气也有其相应的动物象征: 立春:虎 雨水:獭(tǎ) 惊蛰:虫 春分:鹊(què) 清明:鸡 谷雨:燕 立夏:蝶(diao) 小满:蜂 芒种:螳螂 夏至:鹿 小暑:鹰(yīng) 大暑:蝎(xiē) 立秋:蝉 处暑:鹰(yīng) 白露:鸡 秋分:蝶(dí) 寒露:雁(yàn)霜降:猪 立冬:熊 小雪:雉(zhì)大雪:犀(xī)冬至:兔 小寒:鹅 大寒:猪
当然,这个“月令”和“节气”的对应关系并非一成不变,也是有周期的。 唐代医学家王焘在其著作《外台秘要》中记录了一个周期表: “若一岁节分有闰者,其兔加一;无闰,兔减一。余皆准此。” 这个“闰”字值得研究,因为它是以公历纪年为基础的,也就是现代所说的“闰年”,而不是古代所谓的“闰月”。
以公历2021年的牛年为例,如果按“闰月”的说法,今年应该有一“闰”,即农历应该有五个“十二月”,但这明显是不可能的。因此可见,这里的“闰”是“闰年”的意思。 而“闰年”的概念又是怎样得到的呢? 王焘在这里引用了《春秋·谷梁传》中的记载: “凡闰月之大数,三十年为闰月,五十二年闰五月。”
也就是说,每隔30年就有一次闰月,每隔52年就有一次闰五月。以公元纪年换算,30年大致相当于一个世纪的一半,而52年则大约是一个世纪的时间。只要找到其中一个起点,便可推算出其余各“闰年”出现的年份。
用现在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其实是有弊病的,因为它忽略了地球绕太阳运转的实际角度。但考虑到当时的历史条件,古人能做出这样的结论已经很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