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五行属性是什么?
橙子即橙,属木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变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这其实是《荀子》里面的文字,但是和橘子有关啊!) 西周时就已有关于橘树的记载,《礼记·月令》上说季秋之月要“栽橘柚”,但并未提到具体的树形、叶形以及气味等特征。直到汉朝,扬雄的《蜀都赋》中有“朱樱春熟”;班固的《西都赋》里有“朱橘碧树”,并且明确提到“朱橘”树形高大。东汉时王充的《论衡》中指出橘有青黄赤白黑五色。
晋人张华著《博物志》,已经指出橙与橘的区别在于“柚叶圆而橙叶尖”。唐代岑文本在《柑果序》中更具体描述到“橙,树似橘,叶尖而薄,色绿有光泽,冬夏均青……味甘酸,皮厚,剥之易碎且香。若浮汁于杯,可浸渍茶叶。” 到了宋代,对于橘子和橙子的区别有了更确切的识别方法:“橘,叶尖而深绿色;橙子,叶狭而淡黄。”“橙,树多刺;橘,树少刺或无刺。”“橙,叶小而厚;橘,叶大而薄。”“橙,枝疏;橘,枝密。”“橙,果大;橘,果小。”(以上引文见苏轼《东坡集·荔枝叹》) 宋朝时关于橙的记忆似乎开始变得模糊了,因此有了“橘青橙黄岁忽徂”的诗句。
元代以后,关于橙子的记载渐多起来,而且多是来自海外,如明代隆庆时葡萄牙输入中国的橙子,万历年间日本人输入中国的橙子,清代日本输入中国及台湾的橙子。这些外来的橙子品种,经过长期繁衍,已非最初的原种。近代研究证明,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橙子,主要有两大野生种的杂交后代,一是浙江余姚的自然变种,二为意大利的塔拉马基亚变种。 目前我们吃的橙子主要是由这两大野生物种的杂交后代发展而来,叶片呈长椭圆形,果形圆润,表皮较光滑,颜色偏黄橙色。
不过现在也有个别品种的橙子外表近似柑橘,果肉却特别细嫩脆滑,酸甜可口,这是由于它带有明显的橙基因缘故——这种橙子叫做“冰糖橙”,原产于我国湖南张家界。据说当地种植的白沙糖橙,果实扁圆,皮薄,色泽金黄,味浓甜微酸,很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