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时是什么生肖?
“酉”这个字本身就是一个象形文字,像一个人的手拿着酒樽(或爵)喝酒的样子,“酒”在古代一种重要的祭祀品,因此“酉”有“祭祀”的意思;从字形上看,“酉”“酉”就是“酒”字的本义。 《说文解字》解释为:“酉,就也;八月黍成可酿酒。”意思是说,酉月(农历八月)五谷成熟,可以开始酿酒了。所以,农历八月又称为“桂月”、“仲秋”。
《礼记·月令》中记载,仲秋之月“饮醴酒”。汉代王逸注曰:“秋酒孰成,醪醴自醉。”这里的“酎”是指第三次蒸煮的醇酒。在商周时期,古人就已经掌握了用粮食酿造各种酒的技术。 根据现代自然科学鉴定,我国古代栽培的谷物主要有粟、黍、稻、小麦、大豆等。其中,粟是制作淀粉类食品的主要原料,可用于酿酒的包括粟米、小米和糯米三种。而古代的酉时,一般就是由这三种谷物中的两种或者以上酿成的新酒。 所以,基于古书对“酉”的解释,以及我国古代主要的酿制酒类的方法,我认为,“酉时”对应的生肖动物应该是一种杂食性的“走虫”。 当然,我这里说的“走虫”不是指真正的昆虫。
首先,因为动物界中,真正意义上的“走虫”——会爬行的虫子——其实并不多,且绝大多数都体形较小。它们不会是十二生肖之一。
其次,我这里说的“走虫”指的是能自由行走的动物,与“跑虫”(即会奔跑的动物)对应。而“跑虫”虽然大多体型较大,但多数以素食为主,只有少数杂食性,如狮、虎、狼等。这些猛兽虽然也属于“走兽”,但是它们不是“酉时”的生肖。
我还认为,“走虫”还应该特指某一类特别擅长走的虫子——飞蚁。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因为在古书中,“酉”除了表示时辰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表示“酒器”,而“酒器”往往用“酉”作字根的字有很多都是与“飞蚁”有关。 比如: “酉”表示傍晚时间,那么“晓”字就应该表示拂晓,即早晨的时间。然而,“晓”字古文写法就像是一只飞蚁在太阳旁边飞来飞去,所以,“晓”表示黎明,也是符合实际的。
而“未”代表的是黄昏时候,那相对的“晓”自然表示的就是早晨时候。所以,“未”加一横指天明之时,这跟古书上所说的“昏夕月出”意思是一样的。 而“酉”加上一短横,说明此时月亮已经出来,天黑了。所以,与“酉”同义的“曲”字,本意就是指“月亮弯曲”。
还有,与“酉”同义的“尊”字,本来指酒杯,但是,如果用来指代月亮的话,那意思就是“弯弯的月亮像酒杯”,这不还是“圆月如盘”吗? 与“酉”相关的“西”字,原本是指天上的“织女星”,而“织女”在古代又称“魁星”。不过,“魁”在古文中经常写作“奎”,而“奎”字在古书上经常形容的形状就是“状如斧头”或者“像把大勺子”,这与“纺轮”的形象不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另外,与“坤”有关的“坤宁宫”原意指子宫,而“子”在古代就是指“小蚂蚁”。“坤”字的本意不就是“大肚子像个蚂蚁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