绉五行属于什么?
“绉”字在《康熙字典》中的页码,“绉”字的古文字形体变化、楷书写法以及读音。 康熙字典: 【戌集上】【衣字部】绉·康熙笔画:12 ·部外笔画:3 籀 文 (此字在此字形下缺) 正 文 (此字在此字形下缺) 篆文 (此字在此字形下缺) 隶定 (此字在此字形下缺) 大篆 宋本作「绉」。从「帛」,左旁「昭」省。 又「皺」字之異體。見於漢碑。 又「趙」字。見唐張彥遠《法書要錄》。 「趙」下原注曰:「闕疑。」
「趙」字從「巾」,右傍「昭」省。 「昭」字古文作「朙」;明字,《说文》解为「月出之光」。今則無人用此「朙」字矣。但清初錢謙益所著《錢謙益全集》中卻大量使用。如卷一○八《初晴用劉季雯韻》詩二首之一: “曉日風雲散,朝霞草木滋。波翻迷島渚,浪捲斷橋磯。” 又其文集《牧齋有學集》中亦屢見。
如卷三六《同梁汾夜坐》: “細雨將夕來,霏微濕輕煙。空山寂無侶,我獨自開編。” 又卷一八《秋懷》其五: “涼颸動高閣,曉色明疏棂。起視星漢轉,復聽蛩唧驚。” 「晓色明疏棂」一句的「曉色」,即「晨色」「破曉」之意。
若作「晝色」,則大謬。 至於「月出之光」,則為「望夜」時分,「月亮剛出時的輝亮」,故可借代指「月光」——這也是「曌[zhào]」之本義。